提高生產效率 半導體商擁抱巨量資料分析

作者: 紀璇
2014 年 10 月 13 日

物聯網(IoT)時代帶動巨量資料(Big Data)的分析趨勢,而這股風潮現已吹進半導體產業。由於半導體製程愈趨先進,製造成本亦隨之升高,晶片製造商須避免於製造過程中產生錯誤,導致因返工所額外增加的成本與時間。有鑑於此,半導體業者已開始藉由巨量資料分析技術,於製程中進行即時(Real-time)的資料分析與警示,以增加產品良率及生產效率。


Splunk台灣區資深技術顧問陳哲閎表示,先進製程的設計規則愈趨複雜,若能在製程面臨問題時提供預警功能,將可大幅降低成本與提升良率。如韓國半導體業者運用巨量資料分析在積體電路(IC)製造上,使得製程機器問題發生率降低10%、員工產能增加50%,而重製成本也降低5%。


傳統進行巨量資料分析時,須將蒐集到的資料切割為不同的欄位,再進行資料分析,之後透過視覺化軟體將分析結果呈現在客戶面前,花費的時間與成本較大。Splunk拋棄資料庫的思維,利用Search Language的概念,當感測器將蒐集到的資訊回傳至伺服器時,不先進行資訊結構化,直接將資料藉由即時報表及視覺化監控分析呈現。透過這種做法,客戶可直接在巨量資料中迅速查找問題、進行主動式監控,並提供即時報表及視覺化監控分析。


陳哲閎提到,巨量資料分析向來僅於資訊科技(IT)產業中大展身手,自兩年前韓國客戶將Splunk的分析軟體用於IC製程中,至今已有三家半導體客戶使用巨量資料技術,台積電更於日前與科技部IC產業同盟計畫共同舉辦半導體大數據分析競賽,以培養半導體巨量資料分析人才。


陳哲閎透露,產業界已有多家廠商研擬將該技術導入半導體製程中;不僅如此,手機製造商、作業系統(OS)、應用程式(App)研發者及電信業者,亦希望能藉由蒐集、分析資料而獲益,足見這股風潮已漸擴散至各個產業中。


陳哲閎認為,藉由分析巨量資料取得用戶的使用行為及習慣,可創造龐大的商機;巨量資料技術抬頭,已帶動Splunk每一季皆有五百個客戶的穩定成長,台灣客戶也從一百家增加至三百家,在在展現巨量資料分析已是大勢所趨。

標籤
相關文章

Xilinx/ARM結盟 FPGA問鼎處理器江山

2010 年 05 月 07 日

開創專利新商機 華映強化智慧財產布局

2011 年 07 月 27 日

3D深度感測技術漸夯 CMOS影像感測器需求看漲

2013 年 12 月 12 日

攜手晶圓廠 愛德萬搶占10奈米先機

2014 年 09 月 10 日

Safety Ready先行 Arm力拼自駕車安全市場

2018 年 11 月 05 日

OFDMA/TWT技術加持 Wi-Fi 6通吃高/低速應用市場

2019 年 11 月 25 日
前一篇
進擊NFC手機產測市場 專用儀槓上讀卡機/基礎儀器
下一篇
NoC勢力版圖擴張 SoC IP全面互聯更Easy